“其他都正常,就是系統重啟后怎么參數清零了?”切梗絲操作工、陜西省技術能手侯鵬剛問道。“應該是程序的問題,我再改改。”電氣主管鄭翔若有所思地回答。
5 月1 3 日上午,在陜西中煙澄城卷煙廠制絲車間,一群年輕的技術人員正在研制一臺新型切絲機關鍵參數匹配系統,經過反復測算、修改和調試,最終達到預期效果。車間副主任、項目負責人、陜西省杰出青年崗位能手閆雙輝告訴記者:“這是行業首創,可將部分關鍵備件費用壓縮一半。”
“正因為擁有這群能吃苦、肯鉆研的年輕的技術隊伍,我們才改造出‘全國領先、省內最優’的技改項目。”站在通過易地技術改造,占地面積1 .5 萬平方米、擁有3 0 0 臺(套)設備、年生產能力3 0 萬箱的全新生產線旁,車間黨支部書記雷穎洋自信滿滿。
在異地技改中錘煉一流團隊
這是行業技改項目的一次極限挑戰。
時間倒退到2 0 1 7 年4 月,技改制絲設備安裝進場,車間1 0 余名技術骨干先期參與設備安裝。隨著技改的深入,數十家安裝廠家同時進場,整個制絲車間猶如一個大型集裝貨物運輸站,從定置劃線到整個設備驗收、安裝、調試,現場問題反饋,每天都要搶工期:沒有休息的地方,累了就“席地而臥”;打水的地方遠,為了趕進度,一整天就只喝一杯水;新廠區道路還沒硬化,遇到雨天,便踩著泥濘搬運配套設備;老廠區生產線發生故障時,又得馬不停蹄趕過去,搶修設備……就是如此,整整1 6 5 天,跟隨設備安裝廠家,對發現和潛在的8 0 余項安全隱患和問題現場論證、協調解決,最大程度保障了安裝質量。接著,又馬不停蹄奔忙4 0 余天,實現帶料調試一次成功,生產出第一批煙絲。
面對這個技術盲點多的“行業大技改”項目,該車間職工以精湛的技術、精準的操作、精誠的合作,僅用時7 個月,就完成了技改任務。目前,該車間有職工6 9 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工人3 5 人,約占總人數的1 /2 ,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根本提升。
在守正創新中創造非凡業績
完成技改后,制絲車間主要承擔著工廠在制卷煙煙絲生產和公司出口煙絲的生產任務。“要利用新生產線的優勢,把制絲車間打造成工廠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澄城卷煙廠廠長劉振宇如是說。
為了讓青年職工快速穩健成長,該車間的“師帶徒”協議成為青年職工快速成長的一種有效方式,“技能傳承文化”正在浸潤一批青年職工的成長。新線運行初期,發現新型貯柜在布料過程中分配行車時而有4 0 毫米左右偏差,影響生產質量。于是,在老師傅的指點下,年輕的技術員經過6 次論證分析,最終為行車加裝了激光測距監測系統,提高了行車運行的穩定性。該措施得到了主機生產廠家的高度認可,成果已獲得國家專利,像這樣的國家專利該車間已有1 4 項。
三年來,制絲車間先后有2 8 人次順利通過行業技能鑒定,2 0 余名青工走向車間技術、操作核心崗位,有力保障了技改和新線正常運行。新線投運以來,該車間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統領,深挖內部潛能,組織開展常態化Q C 研究、課題攻關、精益改善等活動,在守正創新中創造了非凡業績,制絲各項指標位居省內前列,其中煙絲出絲率連續三年上升、達到9 6 .5 8 %,開展科研項目3 項、Q C 活動2 0 余項、精益改善百余項,多項成果在行業內被推廣應用,累計增加經濟效益8 0 0 萬元。
在黨建中做實叫響“品質制絲”
“以視頻的形式生動地展現了崗位操作的所有知識,警示操作過程中各類風險點,精準指導職工日常操作。”這個《梗絲干燥崗位操作教程視頻》中展示的小發明,是受網絡小視頻的啟發,在黨員的帶領下,進行為期8 個月的探索總結,反復修改腳本、素材編輯、上機驗證而制作成功的。該成果項目獲得陜西中煙最佳管理實踐案例并推薦上報國家煙草專賣局。
近年來,該車間堅持以黨建引領生產經營各項工作,充分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作用,以“品質制絲”支部創特色品牌為抓手,打造“黨建+思想、黨務+標準、黨建+業務、黨員+服務、黨群+文化”工作模式,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創新開展主題黨日、結對共建等,做到黨建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產品質量可靠,被譽為“以技領先、品質制絲”的楷模。
同時,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勞動競賽等活動,先后有9 人次榮獲“陜西省技術能手”“渭南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注重打造“溫暖工程”,每年“五一”前夕邀請職工家屬走進車間參觀互動,傳遞了感恩意識,增強了職工的榮譽感、歸屬感和責任感,在獲得“陜西省工人先鋒號”之后,今年又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
□本報記者 閻瑞先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