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拉松致21人喪生 越野賽為何成為“奪命跑”?
5月22日,甘肅白銀山地馬拉松越野賽遇極端天氣。據越野賽失聯救援指揮部消息:截至23日9時30分,本次賽事中的最后一名失聯者被找到,但已無生命體征。本次事件共造成21人遇難。
172人參加了百公里越野賽
22日9時,由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舉辦的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暨鄉村振興健康跑在黃河石林景區舉行。據組織方公布的信息顯示,參賽人員接近一萬人。其中172人參加了百公里越野賽。
當天13時左右,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比賽當即停止,當地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
白銀市長致歉:深感內疚自責
23日,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失聯救援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甘肅省白銀市市長張旭晨表示,該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區天氣突變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調查組,對事件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
張旭晨說:“在此,作為賽事主辦方,我們深感內疚和自責,并對遇難人員表示沉痛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深切慰問。”
遇難者中半數是圈內高手
據媒體報道,遇難者一半都是圈內的高手,包括中國超馬紀錄保持者梁晶與殘運會冠軍黃關軍。
一位業內人士說:這次凍死的都是高手。第一,馬拉松高手都追求輕量化,所以通常不帶沖鋒衣等保暖衣物,押寶賭天氣好。遺憾的是這次沒賭贏。第二,高手前進得更遠、更高、更冷,更難下撤,也更難被搜救。超級遠距離的越野跑一般很少有穿沖鋒衣的;径际嵌萄澏绦,一個小包。但是賽事強制必備裝備中一定會有保溫毯。就是那種很薄的鋁箔膜的毯。這次是極端氣候太惡劣,都給吹爛了。
放羊大叔連救6名選手
5月22日14時許,正在窯洞中酣睡的牧羊人朱克銘被一聲叫喊吵醒,他循聲走出,看到一名全身濕透的越野賽選手腿部正在抽搐。將其帶回窯洞后生火為其取暖。之后,他又陸續將5名選手接進窯洞,直到救援人員將他們帶走。
假如……
奪命馬拉松的N個細節
但凡一條能做好預案
悲劇還會發生嗎?
這一天,是整個跑圈都在流淚的一天。這一天,是中國馬拉松跑的至暗時刻,也是世界馬拉松歷史上的一次悲劇。
5月22日,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172名參加百公里越野賽的選手中,共搜救接回151人,其中8人輕傷,在醫院接受救治。21名參賽者被找到時已失去生命體征。
事后反思,除了所謂的“客觀”因素之外,假如能把安全預案分為N個細節去做充分、完善的準備,或許悲劇可以避免。
假如:能對氣象預警做出正確預判
有參賽人員說,參賽前一天,天氣很陰沉,于是便咨詢當地人,對方說這里風一過就是晴天,所以便沒有在意。景泰縣氣象局局長康永學介紹,為賽事提供了信息專報,曾作“大風藍色預警”。
甘肅一著名戶外俱樂部負責人宋明說,極端天氣預測是大型體育賽事應對突發狀況的前提之一,此次事件最大的失誤是運營方沒有對氣象部門提供的預警做出正確預判。
據參賽選手毛樹智描述,主辦方此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準備不足,他們考慮的都是防中暑、防曬的問題,沒有想到防寒。“前三屆都是大熱天,所以這次大家想著肯定還是很熱,很多人就把保暖裝備放在了60公里左右的換裝點。”
假如:補給站設置合理 保障完備
有參賽人員回憶,過了第二個打卡點,風大得只能雙手抓地,凍得渾身發僵,裹上保溫毯也沒用,直至暈厥失去意識。
此次越野賽活動對參賽者列了一個裝備清單,沖鋒衣等保暖裝備僅作為建議選項,而沒有作為強制裝備。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閑與旅游學院戶外運動教研室主任布和認為,對于沒有帶相關裝備的參賽者來說,遭遇極端天氣就會措手不及。按照計劃,參賽者晚上才到達賽道補給站,最險要的地方又沒有其他補給站,這是不合理的。
假如:舉辦方能及時叫停比賽
記者采訪的參賽者均表示,他們在失去意識或受傷前,并未接到舉辦方叫停比賽的通知。22日12時參賽人員在微信群里發布求救信息,14時舉辦方才叫停比賽。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體育賽事活動與安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李圣鑫說,與往常馬拉松賽事不一樣的是,此次馬拉松越野賽更具有極限運動的特點。對于這類比賽遭遇特殊天氣情況,應該有暫;蛑兄贡荣惖念A案。
假如:事先做好應急救援預案
李圣鑫說,極限運動項目的賽事安全管理與應急救援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救援預案的賽前審查。宋明認為,從此次救援情況看,救援保障無法第一時間抵達,也是這次賽事造成嚴重后果的重要原因。
假如:途中有人勸退或做出強裝要求
“在絕對危險的路段,沒有安全員勸退,沒有強裝(注:強制裝備)要求。”曾在喀納斯世界探險越野賽、巨人之旅、貢嘎越野挑戰賽等諸多越野跑賽中獲獎的跑者鄭鈞月說,“我沒有參賽,所以說法也不見得全面,只是一些經驗告訴我,只要組委會強制我們攜帶了防水系數達標的沖鋒衣褲,和可以更換的保暖衣服、保溫手套等,傷亡絕不會這么慘烈。”
鄭鈞月表示,她不知道為何此次主辦方沒有強裝,她推測:“原因可能是往屆三年同一時間舉辦都遭遇高溫天氣。”但她表示,高海拔天氣氣候不能僅憑經驗判斷,“我們在歐洲比賽,出發時是夏天高溫,上山就下雪了。”
假如:此次賽事能真實準確定性
鄭鈞月表示,2016年她參加在張掖舉行的越野跑比賽中,曾遭遇過“一模一樣的天氣狀況”。“當時失溫的選手救援及時,所以沒有傷亡。那個比賽也是高海拔,賽前炎熱,但組委會還是強制要求了選手攜帶保暖衣服和沖鋒衣。在遭遇氣候突變后,賽道上的組委會工作人員及時出現,將有行動能力的就近在老鄉家安置,等待救援;失去行動能力的跑者,救援人員和組委會巡賽道人員甚至是有行動能力的選手,將他們背下山。”
同時,鄭鈞月稱,“本次比賽本是一個高海拔越野賽,卻定性為山地馬拉松,容易誤導選手,這兩者是兩個概念。”
讓整個跑圈流淚的這場悲劇
參賽者經歷了什么?
天氣有多么“極端”?
22日下午1時許,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
有參賽選手回憶稱,22日比賽日早上陽光很好,坐著擺渡車去起點之前還有一些暖意。“問題就出現在天氣上,而且是極端天氣上,在5月21日公布的第二天天氣預報,都沒有顯示5月22日這天會有這種極端天氣!”
地形有多么“復雜”?
本次越野跑設置在黃河石林景區,這是景泰縣的招牌。成龍主演的電影《神話》和綜藝《爸爸去哪兒》都曾在此取景。
由于景區的地形高度差在60到200米之間,很多地區的通信信號很差,也給搜救造成了一定困難。參加越野賽的隊員衣著很單薄,而且當地氣溫非常低,山上的溫度可能接近零度。
有參賽者表示,原本黃河石林的賽道,最難的部分就在這一段,從CP2到CP3,8公里距離,爬升1000米,且只有爬升沒有下降。山是石頭與砂土混合的路況,很多路段都非常陡。
參賽者著裝有多么單薄?
救援隊在救援過程中,普遍看到這次參賽選手穿著都十分單薄,有人穿著馬拉松運動員的訓練服,短袖短褲,有人在外面加了一個薄薄的防曬衣。一下雨,把身上打濕之后,加上大風,體溫降得特別快。
天氣極差,為何還要冒險前行?
有參賽選手表示,除了自身挑戰外,更重要的還是這一次的獎金分配,100公里越野除了前十名有獎金外,第11名到400名完賽即發1600元補助,讓很多選手們仍舊趨之若鶩。畢竟,除掉1000元報名費,完賽可凈賺600元。
親歷者遭遇了何種創痛?
網友“流落南方”:我的情況,越來越不好。全身都已經濕透,包括鞋子襪子全部都濕了,風吹得站不住,非常擔心被吹倒,冷得愈發受不了,找了一個相對避風的地方掏出保溫毯,裹在身上,瞬間就被風吹散開,什么用都沒有。還有選手的保溫毯,直接被大風給撕碎了。
另一親歷者:當時逆風,風力已經加大到七八級,雨更密了,風裹挾著雨點打到臉上,像密集的子彈打過來一樣,真疼。眼鏡被雨水糊住,眼睛在強風密雨下也睜不開,只能瞇著縫兒,視線受到嚴重影響。
為何會出現極端天氣?
預報了嗎?與地震有關嗎?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甘肅省氣象局在5月21日的重要天氣提示中提到,“21日~22日甘肅省有一次大風沙塵、降溫降水天氣過程……”23日上午,景泰縣氣象局相關人員介紹,景泰縣氣象局為本次比賽提供了現場氣象服務,氣象專報中提供了最低氣溫、最高氣溫、風級風向等信息,“但是具體的冷空氣過境信息沒有。”
有網友猜測,這次甘肅山地的極端氣候,與剛剛過去不久的云南青海地震有關。對此氣象專家回應,地震確實會對氣候產生影響,但此次極端天氣是否是地震影響,還需要時間進一步調查。 綜合新華社、紅星新聞等
>>延伸閱讀
啥是失溫?有多可怕?
此事件發生當天,氣溫驟降,造成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等情況。那么什么是失溫?會出現哪些癥狀?
■失溫是咋回事?有多危險?
據@生命時報,馬拉松比賽的最適宜溫度大約在10—15℃,但身體對外環境溫度(冷、熱環境)的適應也非常重要,而體溫調節又是其中的一個關鍵。當產熱速率低于散熱速率,體內熱量越來越少、不足以保持體溫,就會出現“失溫”現象。
溫度過低時,身體中的生物酶會失效,導致人體的化學反應難以進行,進而抑制人體機能,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戶外運動中失溫原因有哪些?
環境溫度過低和穿著太少,使得人體通過體表傳導流失的熱量太多;身體能量不足,特別是運動進行到后程,因為體內能源物質的消耗,沒有足夠能量供以產熱維持體溫。
■失溫有哪些癥狀?
輕度失溫:患者體溫下降到33—35℃,同時會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呆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
重度失溫:患者體溫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識,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循環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
■出現失溫具體如何施救?
第一步:安全轉移。立即停止戶外活動,將患者轉移至避風處,躲在巖石等遮擋物后方。必要時搭建帳篷救援。第二步:冷面隔離;颊弑话踩D移到避風處后,迅速使用睡墊將患者與地面隔絕,防止患者的核心體溫繼續流失,減緩熱量傳導過程。第三步:干燥處理。盡快幫助患者更換衣物,用織物擦干患者身體,保持患者身體干燥,用睡袋或厚衣物將患者全身包裹。第四步:核心區域加溫。如使用熱水袋、發熱貼,對患者脖子、腋窩、腹股溝等核心區加溫。
但一定不要試圖給失溫嚴重者進行四肢加熱或喝熱水!否則會進一步降低會增加復蘇失敗的風險。
>>新華銳評
敬畏生命
科學辦賽,安全辦賽
雖然有天氣預警,但不知出于何種原因,主辦方還是在5月22日早9點正常發槍。更糟的是,不僅大風如約而來,急雨也不期而至,但賽事依然沒有及時終止,直至噩耗傳來……
拋開天有不測風云,賽事組委會在賽事組織方面是有商榷之處的。有跑者質疑組委會沒有強制性要求帶保暖裝備,比如沖鋒衣等,而且組委會沒有及時叫停這場賽事。
目前搜救工作已經結束,但依然有不少疑問需要解答:為什么運動員在遭遇險境時,主辦方沒有第一時間發現?主辦方是什么時候開始調集救援隊伍的?組織者在賽前有沒有制定出現相關問題的應急預案?這些問題都需要有關部門盡快調查并給公眾一個答案。對事件原因,甘肅省委省政府已成立調查組,對原因進行進一步深入調查。
近年來包括極限馬拉松在內的眾多挑戰極限賽在蓬勃發展,但也不時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部分賽事在路線和難度設置上為吸引眼球盲目追求更長更難、對賽事可能造成的風險缺乏科學評估和防范等。同時,也有一些參賽運動員對賽事風險、自身條件缺乏客觀認知,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極限造成安全事故。
體育是一項科學,辦賽方必須時刻保持對生命的敬畏。為了體育產業和健身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強管理,確保賽事的安全底線,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引導,提高安全服務水平。
責任編輯:寧黛艷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