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致富,脫貧光榮。”醒目的八個大字懸掛在照金鎮圣源小區社區工廠上方。工廠里,縫紉機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員工們在各自崗位上不停歇地忙碌著……近日,記者跟隨“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紅色足跡”行進式調研采訪團來到了銅川市耀州區照金鎮社區工廠。
照金位于銅川市耀州區西北部,地處渭北高原臺塬地帶,山嶺陡峭,溝壑縱橫。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基礎薄弱、自我發展能力差,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低,貧困發生率3 7 .7 %。近年來,照金干部群眾賡續紅色基因,傳承革命精神,決戰貧困,用實際行動書寫當代“紅色奇跡”,革命老區得以舊貌換新顏。
說起生活環境的變化,革命老區的群眾可謂是樂此不疲。今年4 0 歲的張愛麗一家就是通過易地搬遷到了圣源小區。“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家里用鍋爐取暖,還得燒柴燒煤。搬遷后生活條件好太多了,取暖有暖氣,做飯有燃氣。”對于現在的生活,張愛麗是發自內心感到滿足。
“更重要的是,不僅住所環境得到了改善,而且還有了工作,每個月近3 0 0 0 元左右的工資來補貼家用。既照顧了家庭,又學了一門技術。”張愛麗說。因為愛人是礦工,以前她只能在家照顧孩子,現在工廠建在了家門口,賺錢顧家兩不誤,她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員工經過前期培訓,已經掌握縫紉的基本技能,隨著業務技能熟練程度的增加,已形成3 條生產線,各生產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套服裝的制作。訂單來源主要在省內,偶爾會有外地訂單。截至目前,總產值近3 0 0萬元,人均月收入達到2 5 0 0 元以上。”照金村集團副總經理魏振哲介紹。
“下樓能掙錢,上樓能顧家。”照金鎮為保障搬遷群眾的后續發展,2 0 1 9 年投資5 0 0 余萬元在小區內建成總建筑面積1 3 1 4 平方米的社區工廠,進一步解決了搬遷點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有效地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模式,讓更多勞動者在家門口穩定就業。 本報記者 牟影影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